办公登录 企业邮箱 招聘信息

走苏州河步道 看旧貌变新颜

发布日期: 2023-06-03   作者:  浏览次数: 10


我原先工作的学校在苏州河北边,与华东政法大学一河相隔,是左右邻舍。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全线贯通开放,激起我与老同事集队走苏州河两岸步道,看百年老校景色和自己学校周边新貌的念头。

走南步道访邻居

我们退休小组外加姐妹组一行1020211119日,结对来到华东政法大学苏州河南岸步道。

在身穿橙色衣服的华政大学生志愿者引领下,我们一一参观了思孟园、格致园、倚竹园、獬豸园、华正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苑,书香园等“一带十点”景观,中西合璧近代历史文物建筑群和美丽校园。

大学的静怡和书香,晕染着苏州河畔的滨江步道,我们来到了法剧场,人气最旺的地方。“小橙子”向我们介绍了一段历史,1913年孙中山先生来到这里(圣约翰大学),思颜堂二楼大会堂。孙中山告诫青年“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密其先。”我们为当了一辈子教师而感到自豪。

大家隔河遥望苏州河北面景色,几十年工作的熟悉地方,突然龚老师大声说“我们的学校!”顺着她的手指,我们看到了一幢雄伟的大楼,簇拥在群楼中,那是我们学校的实验楼,上世纪90年代末建造的。顿时大家欣喜若狂,陆续站好位置,拍了一张集体照,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年龄上去了,少出门少走路了,回到家里很累,但心里甜滋滋的。




走北步道回娘家

大家兴趣很高,在日前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又相约苏州河北岸,漫步清水湾(盘湾里)步道。

我们学校在清水湾地块,19649月建造,大家从曹杨路桥边进入苏州河北岸步道,映入眼帘的是高楼林立,我们一一记下小区的名字,上海春天、绿地世纪城、水岸豪庭、大华清水湾花园、中海汇德、华庭樟园,高低错落,绿化成片,一片高档住宅区,原来的国棉25厂、木材一厂,居民简屋(顺义村、同乐新村、金沙新村等)都消失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不便,住在市区的教师从曹家渡到学校,没有公交车辆通达,只能步行下了三官塘桥(现为曹杨路桥),沿苏州河边走七转八弯羊肠小路才到学校,单程20分钟到半个小时,沿路坑坑洼洼,晴天风吹灰尘满面,雨天烂泥路溅了一身。一位青年教师说,来这里每个星期至少要多洗两次头,一年跑坏三双布鞋。

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现在这里大变样了,开出了新的马路(宁夏路),公交车方便到达学校。大家继续沿着步道往前走,来到白玉路绿地,花、草、树、椅,可在这里休憩聊天,居民的乐园。

我们走在步道,沿途有新中国第一所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100年前启用的圣约翰大学理科实验室; “面粉大王”荣德生捐款修建的学堂桥已改修成钢筋水泥的“政法桥”。穿过桥洞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边。经过整修的高大实验楼矗立在我们面前,分外亲切。学校刚建时,这里是一片荒地,教工们轮流平整土地,后成了学生们的操场。九十年代区教育局在这里新建了5层楼的实验大楼,包括风雨操场、多功能厅。

我们在路边驿站(清水湾党群服务站)休息片刻,穿过过道来到宽敞的顺义路。学校教学大楼窗明几净,大门门框上方“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大字,好大气魄。学校提升了档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学校。

乘游船观苏州河

两次走苏州河步道,一南一北开阔见识,大家在手机“朋友圈”中发照片,写感想,讲体会,延续快乐的时光。其他退休小组效仿,近日也纷纷组织走苏州河步道活动。我们提示他们:走南步道宜下午,走北步道宜上午。日照的关系,这样拍出的照片更清晰更逼真。

我爱好集邮,将不久之前得到的“苏州河上的桥”系列邮资宣传戳中曹杨路桥、华政桥两枚图样晒在手机上,烘托了大家走苏州河步道的气氛。

搬离曹家村的朱老师回来了,新家离学校只有5分钟的路程,她在群里晒照片、发帖子:每天晚餐后,她与老伴常常在苏州河步道走一圈。开窗就能闻花香,出门就能走步道。

期待已久的苏州河观光游船已开始迎客,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我们退休小组成员正在筹划坐游船,从外滩源到长风公园,沿途欣赏美丽的苏州河及两岸景色,享受夕阳红生活。

我们退休之后组织、参加网络小组,有了好友,有了活动,有了收获,生活增添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