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登录 企业邮箱 招聘信息

【两纲渗透】秦陵兵马俑

发布日期: 2020-03-16   作者:  浏览次数: 20

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3.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在朗读中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

 【教学重难点】

 1.在归纳中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

   2.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始皇以及西安秦陵兵马俑的影音录像。(大约1分半钟)

   3.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

 二、全面感知,整体进入。

   1.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能概括描写秦陵兵马俑的词语,出示填空题:的秦陵兵马俑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出示板书:

    举世无双规模宏大惟妙惟肖

    享誉世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

   3.指名领读词语。

   4.找近义词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

   5.借助板书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引出教学突破口。

   ——规模宏大,其二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语把这两大特点合并在了一句话里。这时就很自然地引出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并以此为突破口进入全文重点段落的教学。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感受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以读代讲,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感受“规模宏大”。

 四、学习课文第四、五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1.整体学习课文第4、5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1)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总结写作方法,并出示板书:

 外貌

   动作

   神态

   (3)指导朗读。(引读——自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10节,再次感受兵马俑的个性鲜明。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节。”以此来引出第10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3.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

   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写作上,我抓住第10节中的“……”自然地过渡到这一环节的写作练习。

   (1)出示各种不同的兵马俑图片,分组朗读这4小节。

   (2)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在仔细观察之后,模仿课文4、5节的写作方法把他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10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五、总结全文。

   引读: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看来这里的——(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近7000个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排列在一起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秦陵兵马俑如此——(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出示)中国人的骄傲。

 六、课外延伸。

   1.学生质疑。

   2.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小报,小报的主题可以自选。

   a秦陵兵马俑探秘

   b秦陵兵马俑图解。(找其他的兵马俑的图片,并附上一段文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