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23学年14位新进教师于8月18日、8月21日和8月22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
三天培训既安排了华师大教育集团精彩报告与讲座,又安排了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和班主任管理等工作经验分享与要求解读。
依托华师大教育集团资源,三天讲座特聘请以下华师大专家为我们新教师作了精彩的讲座。
第一天,8月18日上午9:00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作了主题是《讲党性 强学习 善谋划 破难题》的讲座。戴校长带着新教师们重温历史,理解党性,结合实际,用一个个教学实例介绍了集团成员校的卓越育人,使我们体会到了师大教育集团的智慧与力量。办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正不遗余力,致力于培养“有理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士、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教授《学府之雄,漫谈华东师大百年办学史》的讲座,为我们深入讲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沿革、发展成就、历史愿景,让我们深刻感受了师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向上发展的作为一名投身于师大附属学校教育事业的新教师来说,我们将传承师大敢于创造的文化基因、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8月21日上午黄向阳教授作了《师德的力量,全员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报告,黄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行为的处理办法》,并指出“教书育人”既是教师自认自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又是教师应该奉行的职业行为准则,还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法规。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做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服务者。
下午厦门华师双语学校的刘伟校长作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讲座,刘校长从教师应当树立崇高的职业素养、提升教学专业技能、做好教师角色转变、具有反思意识几个方面娓娓道来,给我们指出了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和具体方法。正如刘校长所说,人与人的能力不同,特长不同,但做最好的自我是相同的,当你被学生崇拜热爱效仿的时候你就是名师。刘校长的讲座,让我们更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教师专业队伍的发展不仅对个人专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最后一天的培训中,上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作了《高质量教育与教师的使命担当》的讲座,代教授以一般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为例导入,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与此不同的高质量教育的内涵在于全面、多元和发展。从代教授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质量的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成长,还要注重其品德、意志和思维等方面的全面的培育,强调的是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教育理念。代教授还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十年来对教师期望的转变,也表达了代教授本人对于培育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大先生的美好愿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也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利保证。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使命与责任,时刻保持对于高质量教育事业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热爱和坚守,用实际行动去为高质量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微薄但有力的贡献。
下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郑金洲教授作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报告,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既体现了党坚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党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先手棋”。作为教师,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中,要做到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善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新的思路举措,努力成长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干货满满。新教师们既从华师大专家们的讲座中汲取了关于师大精神与文化传承、教师职业理解与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在学校安排的校本化培训中对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学校信息技术与设备使用、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等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相信作为一名华外实验的新教师们将以岗前培训为起点,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勤勉工作,开启精彩的、新的人生篇章!